高棉族独特的传统舞蹈

幸河
Chia sẻ
(VOVworld) - 舞蹈是高棉族的一种独特文化遗产,它是在该民族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舞蹈艺术是高棉族才华、知识、创新能力、文化特色、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VOVworld) - 舞蹈是高棉族的一种独特文化遗产,它是在该民族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舞蹈艺术是高棉族才华、知识、创新能力、文化特色、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高棉族独特的传统舞蹈 - ảnh 1
椰瓢舞

对高棉族来说,舞蹈艺术是别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产品,既具有神圣意义,又是高棉族在辛勤劳作后的一种精神需求。舞蹈艺术很早以前就诞生了,而且形式丰富多样。目前,高棉族舞蹈有民间舞、信仰舞和舞台舞等3种主要类型。

节庆期间,只要听到鼓声或五音音乐奏起,一对对男女,无论老幼便翩翩起舞,共同参加既曼妙又婉转的集体民间舞。广为人知的民间舞有南旺舞(Ram Vong),又称林村舞(Lam Thon)。
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边绕圈,边互相对视,情意绵绵。女方的动作是两手往胸前盘转,而男方的手在盘转时则敞开,如同在保护着舞伴;同时要结合腿的动作,哪边腿在前,哪边手便在下面,反过来,哪边腿在后,哪边手便在上面。
越南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黎玉庚表示:
“高棉族舞蹈十分欢快、幽默、调皮。民间舞十分普遍,村村都跳。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听到鼓声和节拍,便会自然而然地跳起舞来,心灵十分轻松。”

除了上述较具代表性的舞蹈外,高棉族的民间舞还包括芝娘舞,即捞虾米舞,其中的芝娘是捞虾米的用具,还有椰瓢舞、割稻舞、挲丹姆鼓舞、婚礼舞等。

第二种舞蹈类型也备受高棉族喜爱,即信仰舞。这种类型通常在祭祀保佑庄稼、村寨的神灵,佛诞等节庆期间表演。不过,这种舞蹈已不再广为流传,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消失。

第三种类型是舞台舞蹈。黎玉庚教授就此说:“高棉族舞台舞蹈又分为三种:罗波姆(Ro Bam)、幼稽(Du Ke)、翌稽(Di Ke)。罗波姆和越族的从剧舞蹈比较相似,幼稽和改良戏的类似,翌稽和越族的嘲戏舞蹈差不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罗波姆。人们称之为罗波姆歌剧或舞剧,因为舞蹈是按照传统戏剧艺术的故事内容和剧本表演的。罗波姆的舞台布置很正统,严谨有序。脚和手的舞姿分得很清楚,这是一种古典舞蹈,深具高棉族特征。”

高棉族独特的传统舞蹈 - ảnh 2
幼稽舞表演

罗波姆舞中,服饰至关重要,备受重视,尤为讲究。特别是,罗波姆舞一般与高棉族神话传说有关,因此成为了高棉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在高棉族舞蹈艺术中,音乐是决定舞蹈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音乐和舞步十分协调,并发自人们的内心,因此十分自由、飞扬。

舞蹈艺术对高棉族影响巨大,并与建筑、绘画艺术和南方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黎玉庚接着说:
“舞蹈一般在寺庙里表演。现在断言寺庙和舞蹈哪个先哪个后是很难的,只知道高棉族寺庙建筑上关于舞者、舞姿、神鸟的形象有很多,房梁房橼上也有神鸟形象。说到高棉族寺庙,就不得不提舞者形象。”

如今,高棉族舞蹈同时在形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舞蹈艺术不仅与高棉族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成为了越南民族共同体精神文化的独特美。(完)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