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来默默地为高棉族艺术做贡献的石卡利诺

沙莺-永锋
Chia sẻ

(VOVworld)- 虽然没登过专业舞台,也没有参加任何艺术团,但茶荣省周城县梁和A乡茶余村村民石利里诺50年来一直默默地为高棉族艺术做着贡献。

在复原节日和宗教信仰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乐器、服装、面具的同时,他还把对这一行的兴趣火种传给了年轻一代,为维护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

(VOVworld)- 虽然没登过专业舞台,也没有参加任何艺术团,但茶荣省周城县梁和A乡茶余村村民石利里诺50年来一直默默地为高棉族艺术做着贡献。

在复原节日和宗教信仰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乐器、服装、面具的同时,他还把对这一行的兴趣火种传给了年轻一代,为维护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

石卡利诺从小就迷恋本民族歌舞和古从剧。每次附近寺庙有演出,他都要去看。

半个多世纪来默默地为高棉族艺术做贡献的石卡利诺 - ảnh 1
石卡利诺和他的儿子

14岁那年,在父亲的帮助下,石卡利诺制作了本民族的乐器和简单的传统面具。越做,他越喜欢这份工作,几年之内,他就做了高棉族的所有传统乐器,如:塔基琴(ta ke)、二胡、胡琴、鼓以及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人物面具、寺塔建筑上的浮雕和花纹等。此外,他还制作高棉族传统仪式上不可缺少的乐器——五音乐器。

从那以来,石卡利诺制作的产品不仅被省内高棉族寺庙、艺术团和文艺队使用,而且还销往南部各省市。

在石卡利诺看来,制作各种乐器,最难的是原料,因为好原料日益缺乏,尽管当地做乐器的原料很多,但耐久度和音色不佳,所以要从国外和省外进口。

石卡利诺说 :“圈钲要从国外进口,因为国内的制作技术不达标。此外,木料要选多年生的,而且是特殊的材质,但现在可用的木材很少,要到外省找”。

出于维护传统乐器并为传承传统文化作贡献的心愿,多年来,石卡利诺一直指导自己的孩子制作乐器。他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人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制作乐器、面具,另两人从事建筑行业,专门雕刻高棉族寺庙建筑中的花纹、浮雕、佛像。

石卡利诺的第三个儿子石阿卡拉说 : “我家就是做这一行的,所以我是继承祖业。现在的寺庙和文化工程都需要雕刻。收入方面较为稳定,但主要是出于热爱。哪个行业都一样,有热情才能做下去。我想,我会继续传给我的孩子的。”

出于维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愿望,石卡利诺还为当地高棉族青年开办了培训班。他表示,尽管很多艺术形式,如伊克罗姆(Yeak Rom)舞蹈已经失传了,舞蹈中的许多人物再没有亮相的机会了,但代表善与恶的两个人物克隆里耶王和哈努曼猴仍出现在高棉族同胞聚居地的舞台上。

高棉族同胞聚居的乡村都设有传统舞蹈队,各座寺庙也有五音乐队和鼓队。仅茶荣省142座高棉族寺庙中就有125座设有五音乐队和鼓队,这还未统计私人成立的数十个表演队。

半个多世纪来默默地为高棉族艺术做贡献的石卡利诺 - ảnh 2
石卡利诺制作的面具

石卡利诺说:“近10年来,我的传统面具、乐器不仅在茶荣省销售,有高棉族同胞生活的省市也来订购。第一是他们喜爱,第二是希望维护传统文化。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扶助政策,为少数民族同胞维护本民族文化创造条件,如向购买乐器、鼓琴提供费用,同时请老师来指导。”

为维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茶荣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经常为高棉族青年免费开办培训班,并邀请石卡利诺指导和授课。

通过培训班,石卡利诺向年轻一代传授传统艺术精华,从而为维护和弘扬南部高棉族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贡献。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