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world)-近几年来,在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太平省四名高校毕业生大胆回乡搞起了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养牛。
这四位勇敢的小伙子是1984年出生的杜贵信、杜国辉,1986年出生的邓春飞和1987年出生的武孟祥。
他们的养牛庄园位于太平省武书县协和乡。杜国辉谈起办养牛场的原因时说,他们四个兄弟在东兴县读初中时就已经很熟悉了。
到河内读大学时,杜贵信读的是建设大学,邓春飞是交通运输大专,武孟祥是百科大学,而杜国辉自己则是河内工业大学。
毕业后,他们四人都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邓春飞在龙城橡胶公司当会计,武孟祥进了一家经营办公机械的公司,杜国辉在一家汽车展示厅工作,而杜贵信则从事建筑并在河内开了一家公司。
但想来想去,他们认为,在公司做还是帮别人打工,如果没什么突破,还是不能致富 。
研究各种技术资料、网上信息,并在全国一些饲养场进行实地参观后,在巴维奶牛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他们四人决定搞高产肉牛和奶牛养殖。
养牛技术不太难,而效益不错,特别是可以利用太平省农田效益差的土地。不过,当初他们这个计划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杜国辉说: “ 按常理说,我们的父母没人会同意的,因为,我们家多年来都从事农业,所以希望孩子读书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像做农业那么辛苦,且收入较为稳定。但工作后,才觉得我们还是给人打工,工资也就这么多,如果不搞点突破就不可能致富。再加上年轻人心气高,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致富,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模式 ”。
怀着在自己家乡致富的决心,2012年,在仔细考察后,他们觉得在武书县协和乡一块堤坝外的土地上可以建一个养牛场,就大胆动员,向160多个居民户租了2.5公顷土地。
靠着20亿越盾初始资金,他们自己建养牛场,购置必要的设备。2013年初,他们引进了第一批50头纯种澳大利亚种牛。
刚开始,真的没人相信,手里拿着大学毕业证书,原来老在办公桌前用电脑工作的这四个小伙子会变成这么成熟的养牛农民。
他们每天轮流打扫牛场,检查牛群健康,切1.5吨草,每周、每月定期给牛场消毒,为牛群注射疫苗。
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工作,最近,他们的第一批20头牛出栏了,每头牛价值4000万越盾,总收入8亿越盾。目前,他们的牛场继续养殖第二批约100头牛。
杜贵信说: “开始办牛场时,我们也遇到种种困难。因为,当初,这里只是一片滩地,条件非常差。比如公路,特别是水电问题,这里完全没有电和水,我们就努力克服。另外,精细养牛模式在太平省还很新鲜,所以我们开始时,当地政策不完善,但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县和省政府的关怀,所以工作顺利多了”。
这四个小伙子的愿望是继续扩大牛场规模,搞机械化养殖,减少劳动力。在养肉牛的同时,未来,他们也将试养奶牛。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是高效益模式,可以在很多地方推广,并为当地劳动者创造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