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古街的特色文化——祭祀行业祖师习俗

苏俊
Chia sẻ
(VOVworld) - 河内有36条古街,其中大多数以“行”字冠名,指的是早在升龙城时期当地居民从事的一种特定手工行业生产或一种特定商品交易。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古街已不再从事原来的传统行业了,但所建的祭祀行业祖师祠堂依然得到保护,并成为河内古街的灵魂。

      (VOVworld) - 河内有36条古街,其中大多数以“行”字冠名,指的是早在升龙城时期当地居民从事的一种特定手工行业生产或一种特定商品交易。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古街已不再从事原来的传统行业了,但所建的祭祀行业祖师祠堂依然得到保护,并成为河内古街的灵魂。

河内古街的特色文化——祭祀行业祖师习俗 - ảnh 1
祭祀皮革业祖师的谱竹林亭

      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昔日升龙城,今日首都河内一直是全国杰出人才和能工巧匠云集之地。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京城安家立业,并建立了多个手工艺街和手工艺坊,从事各种手工商品生产和交易,慢慢的就形成了河内的36条古街。各地手工匠人不仅把产品卖到京城,更是将制作工艺带了过来,形成一条条传统手工艺街,并以“行”字冠名。直到现在,尽管星移斗转,时空变迁,但不少街道依然保持原来的传统手工行业,例如:冥器行街依然从事冥器生意,铁行街从事钣金、焊接工作,铜行街从事铸铜业,银行街从事金银首饰制作和经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匠人及其后代从不忘记祖师的功勋。于是,不少手工艺坊便在京城建立了祖师庙,一来是为了提醒子孙不要忘记先祖,二来是表达对前人的缅怀和感恩。如今,古街区依然保存数十个祖师庙或祠堂。麻行街安泰巷上有《绣市亭》,祭祀原籍河内郊区常信县橘洞村的刺绣业祖师黎功行。该庙看守人杜氏郁说:“这个祖师庙起名《绣市亭》,其中绣为刺绣,亭是祭祀之地,市是集市。以前,常有常信县橘洞村民来这里开店卖刺绣品。为了方便在京城做生意的橘洞村民,人们就在这条街上建立祠堂,缅怀祖师。其实他们老家也有祖师庙。”

河内古街的特色文化——祭祀行业祖师习俗 - ảnh 2
金银亭

      在以“行”字冠名的古街中,银行街相当繁华和富裕,因为他们从事的是金银首饰加工制作和经营。过去,银行街是海阳省平江县珠溪村、太平省建昌县铜侵村、河内市清池县定功村等著名首饰制作村能工巧匠云集之地。他们在这里创基立业,并在银行街42号建立祠堂祭祀祖师,取名《金银亭》。街上一家金店女老板阮氏娥告诉我们:“我家开店有年头了,从我公公那一代开始,传到我,现在传到我孩子。他原籍珠溪村,是兴安省著名首饰加工村。每年,我们都回老家祭拜祖师。”
      每年的祖师忌日是河内手工艺街最热闹的日子。当天,祖师庙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如抬轿仪式、祭祀仪式,缅怀祖师,还举行文艺表演,重温历史。这也是各个家族欢聚一堂,互相交流从业经验,讨论传承祖业心得的良机。为保护河内古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手工行业价值,河内古街管理委员会投资修缮了大量遗迹工程,并举办多场展会和文化活动,推介河内传统手工行业。河内古街管委会主任范晋隆说:“历经沧桑的河内古街与其他街道截然不同。不少居民生活在历史文化遗迹内和周边。今后,我们将把居民从遗迹迁出来,并对遗迹进行修葺。我们完成了银行街《金银亭》和帆行街28号古宅的修缮工作。”

河内古街的特色文化——祭祀行业祖师习俗 - ảnh 3
      目前,河内古街多处祭祀祖师的遗迹依然得到完好保护和弘扬,成为古街区一种独特的文化。它们不仅反映古升龙城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史,还充分反映河内市民热爱劳动、珍惜历史、传承千年首都文明的优良传统。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