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省永严寺的佛教典籍木刻版

兰英
Chia sẻ
(VOVworld)-越南北江省永严寺的木刻版日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亚太地区记忆遗产名录。永严寺木刻版是继文庙国子监进士碑、阮朝木刻版之后第三项被列入该名录的越南遗产,也是唯一记载越南较具代表性的竹林禅派佛教典籍的木刻版。根据木料质地可以推断,年代最久远的木刻版于13、14、15世纪雕刻,最近一套刻于20世纪初。

      (VOVworld)-越南北江省永严寺的木刻版日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亚太地区记忆遗产名录。永严寺木刻版是继文庙国子监进士碑、阮朝木刻版之后第三项被列入该名录的越南遗产,也是唯一记载越南较具代表性的竹林禅派佛教典籍的木刻版。根据木料质地可以推断,年代最久远的木刻版于13、14、15世纪雕刻,最近一套刻于20世纪初。

北江省永严寺的佛教典籍木刻版 - ảnh 1
       据古籍记载,永严寺始建于11世纪的李朝。到13世纪的陈朝,竹林三祖——陈仁宗、法螺和玄光将其扩建成为培养佛教人才的基地。保存至今的主要建筑建于黎朝和阮朝。永严寺副住持释清咏大德告诉我们,该寺古文物数量庞大,种类丰富,其中包括100多尊古佛像、大洪钟、7块石碑,而越南最大的古佛经书库木刻版最为特别。他说:“作为陈朝佛教培训中心,永严寺早在15世纪就开始雕刻木板印制佛经。目前,我寺还保存三千多片木刻版,其中包括分为经、律、论的佛教典籍三藏,并摆在7个架子上。木刻版价值在于其内容。在艺术方面,可以说,陈朝、后黎朝和阮朝的木刻艺术堪称一绝,十分精致。”
北江省永严寺的佛教典籍木刻版 - ảnh 2
永严寺副住持释清咏大德介绍木刻版内容

        三千多片木刻版记录了34册反映竹林三祖大乘佛教思想的图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入世精神。据科学家们透露,这是越南佛教的代表——竹林禅派至今仅存的唯一一套佛教典籍木刻版。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记忆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竹林禅派于13世纪创建,不仅对越南,也对本地区和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推崇自力和随缘精神,意为佛在我心,相信自己,不依赖神灵的力量,对现实生活充满乐观,顺其自然。竹林禅派是印度和中国佛教本土化的标志。据北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文凉介绍,16世纪问世的《安子日程》丛书全面反映了竹林禅派的思想内容。他说:“我们到了补陀寺、云河寺等保存多套佛教典籍木刻版的寺庙,但只找到佛经,没找到这套丛书。我认为,竹林禅派创建时,一定有自己的教理,并出书,以在民间传播。竹林三祖是在印度和中国佛教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越南特色的佛教教派——竹林禅派。陈仁宗的思想是“自修成佛”,即随时随地修行。不是只有跑到高山上或寺庙和禅院里才能修行。越南人常说:第一家修,第二市修,第三寺修,意为在家里好好修行最重要,其次是在集市上,也就是在社会上修行,最后才是在寺庙里修行。”

北江省永严寺的佛教典籍木刻版 - ảnh 3
       木刻版材料用的是寺院里自种的黄柿木。这种木光滑、柔软、不翘、不裂。木刻版的内容用汉字或喃字反刻。其中不少不仅有文字,还雕刻插图,布局合理,技术精湛。木刻版上是一层厚厚的墨水,有些墨水已经渗入到了木纹里,泛出黑亮的颜色。这表明,人们曾无数次用其印制图书。刻板上的每一个字都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亲眼目睹这些木刻版让人无不对当年木刻艺人的才华及付出的心血肃然起敬。汉喃研究家、北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阮文峰表示:“在越南,能雕刻这么精致的木刻版的匠人并不多。最著名的是海阳省的木雕匠。人们曾在当地找到很多印版,在一平方公分的方块里,雕匠竟然能刻出四五个字,有些字甚至有20多道笔画,充分显示了其技艺的高超。做这一行不仅要有手艺,还要有学问和很强的责任心”。
北江省永严寺的佛教典籍木刻版 - ảnh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向越南代表颁发证书
       木刻版的雕刻过程相当漫长,历时近一百年。尽管时断时续,但还是在59代住持的主持下完成。时间之所以如此漫长,是因为一名熟练雕匠刻一片木刻版也要花去两个多月的时间。于1884年完成、共有两百片的华严经花了70年。古人刻经十分严格,只要一字出错,整片木刻版就作废了,必须重新再来。因此有些佛经,需要一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刻成。每一片佛经木刻版都堪称一件杰作,充分体现了越南雕匠的才华,也是人们了解越南黎朝和阮朝时期木刻版艺术的珍贵资料。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