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world) - 在越南,竹子已被载入史册并写进神话传说。生活在越南这片土地上的几乎所有民族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竹子,不少民族还制作竹制乐器。因此,每当提起竹制乐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民族音乐。然而,有一个乐团怀着把民族乐器推向世界并让古典音乐日益走进越南公众的渴望而使用竹制乐器演奏交响乐,这在越南可算是破天荒了。
一位外国男士在观看表演后说:“很有意思,确实是一种新颖的音乐表演形式。确实好听。”
越南司法学院学生阮氏红表示:“我觉得非常有趣。尽管早就知道特龙琴了,但没想到竟然能把西方音乐与这些东方乐器结合起来。做到这些非常有助于提升越南乐器和音乐等级,使它更具价值。”
荷兰听众丽雅也认为:“太棒了。我从没听过也从没看到过这样的乐器。非常有意思。”
只用四张特龙琴、一把排笛和一具竹排琴,曾在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攻读了9年指挥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优秀青年指挥家童光荣和《新活力》竹乐团其他五名成员却在河内歌德学院2016年圣诞音乐晚会上为听者献上了世界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名曲《圣母颂》。表演不仅赢得了满堂喝彩,更使不少观众惊叹不已。
《新活力》竹乐团于3年前成立,目前成员只有6人,但所演奏的乐器数量却不止这些,而是更多,这要看曲目的表演需要。更特别的是,乐团的全部乐器都由童光荣的父亲——优秀艺术家童文明亲手制作并加以改进,以符合高雅艺术舞台的表演要求。
童光荣表示:“‘新活力’使用的是越南传统乐器,当然要做些改进,因为它们不按平均律调音。因此这些乐器将被西化、古典化。也就是说,我们依然保留越南少数民族特有的各种乐器,但也有改进乐器。举个例子,6孔竹笛是传统乐器,10孔的是改进型,一张特龙琴是传统表演方式,三张同时使用的是改进形式。”
说起今天的“新活力”不得不提于1993年由童文明一家成立并曾先后在世界多个国家表演的竹乐团“越竹”。珍惜父母昔日的成就,怀揣向世人推介早已渗入血液并可随时如泉涌般喷发天籁之音的民族乐器强烈渴望的童光荣用交响乐使“越竹”重现生机并焕发新活力。如今的“新活力”竹乐团是古典与现代、西方和音与越南竹乐器之间的创新巧妙结合。
敢为人先等于愿意接受挑战。为能献上高质量和华美的表演,指挥家童光荣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每个音符、每版配器改了又改,甚至全部废掉重来。此外还有乐团成员的无数次排练。多个音乐项目持续一年,甚至数年。
童光荣说:“难就难在为竹乐器编配曲子,没人给我们编配。而配器和编曲对我来说确实很难,因为自己要编配出没人做过的新东西。每一个音符写了又删。有些旋律费了好大劲儿才能写出来,但不得不废掉,因为衔接不上。甚至有些作品写了,但一年或数年后又觉得不行只好忍痛割爱。第一个困难就是写出一部合理、有主题、有思想,旋律美、和声优良、适合竹乐器演奏的作品。”
但再难也难不倒“新活力”。正是配器、和声上的与众不同和巧妙构思,“新活力”一直深受法兰西学院、歌德学院等各国驻越文化中心的追捧。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
河内歌德学院院长埃克斯坦谈到邀请“新活力”在该学院表演的初衷时表示:“这是将我们国家与你们的国家——越南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尽可能多的文化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我们来说,这是与越南乐器和传统实现互动的较为典型和简单的做法。我们确实喜欢和热爱这种音乐表演。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西方音乐表演,更是与越南传统互动的方式。”
新颖独特是乐团成员与其分不开的原因所在。从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到现在已经当上了河内文化大学老师的张秋香三年来一直跟着乐团到处表演。
说起童光荣成立乐团的构想时,她满怀激情地说:“我觉得,这一构想非常奇特。现在,大家几乎都选择走流行音乐及其他市场化音乐这条路,而童大哥却坚持用民族竹乐器演奏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和交响乐的想法,这太新鲜了。因此,我想试试,并跟着他学习。”
今天能有把东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新活力”竹乐团,对童光荣来说,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我本人非常幸运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我要感谢我父母,他们为我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从小,我天天听妈妈弹古筝。天天看爸爸制作乐器、削琴,听他练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那九年,可以说是另一个天堂。在那儿,我真没想到,今天在校园里走的居然是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明天还能听到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的讲座。大后天又会碰到穆蒂,我的偶像的排练。所以,我经常能把西方和东方音乐素材,包括越南音乐融合在一起,编配出一些既有现代性,又有越南民族性的作品。”
将越南民族乐器与古典音乐作品细腻结合的“新活力”竹乐团给国内外观众和听众献上了新颖、纯粹和充满感触的音乐盛宴,给在越南一直被认为是高雅音乐和对听者很挑剔的古典音乐吹来了一股新风并带来了一种新看法,同时为推介并提升越南竹乐器在国际友人和音乐界中的价值做出了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