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村看新桥:革新与文明的桥梁

德英
Chia sẻ
 (VOVworld)-  日新桥今年1月正式通车,该事件当时立即成为媒体的焦点。对这座现代化的大桥,国内外媒体纷纷用“五色桥梁”、“红河奇观”以及“惊讶首都的新面貌”等来形容,但若有机会到桥下的日新桃花村,听听当地居民的讲述,你更会惊叹不已。
从古村看新桥:革新与文明的桥梁 - ảnh 1
(VOVworld)-  日新桥今年1月正式通车,该事件当时立即成为媒体的焦点。对这座现代化的大桥,国内外媒体纷纷用“五色桥梁”、“红河奇观”以及“惊讶首都的新面貌”等来形容,但若有机会到桥下的日新桃花村,听听当地居民的讲述,你更会惊叹不已。
通车以来,每天有不少游客到日新桥拍照。这座桥不仅造型现代,其夜间的七彩光芒也吸引游客。不过,要拍一张全景,游客就要走到桥下的河岸边。
一天晚上,我们偶然认识了阿全,他是日新村人,现在在桥下工地当保安。他介绍说:“前几年,这里还是一块荒地,草长得比人还高,晚上也没有灯,黑漆漆的。村里人也懒得这里开垦荒地。后来,日新桥建起来了,工人来这里施工,这块地也慢慢焕发了生机。”
阿全的讲述突然被推土机的声音打断了。河岸那边开过来几台推土机,这是最后一批工人收工回来了。阿全指点我们爬上一块高地拍照后就泡上一壶茶,跟工人快乐地聊天去了。
在上面拍的图片中,以前的荒地现在都亮起了灯,每块地种了一个番薯藤当界桩。一排起重机忙碌一天后静静地停在河边,河面上倒映着桥上的七彩光芒。
离开时,阿全不忘告诉我们有机会白天来,跟村里人聊,才会知道这里更有意义的变化。
从古村看新桥:革新与文明的桥梁 - ảnh 2

我们果真找了一个白天回到日新,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景象:一位白发老人正坐在桃树下,手上捧着一本英语书,旁边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正教他念书上的句子。若不是看到越南农民常有的淳朴面貌和古铜色皮肤,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个种了数十年桃树的老农。
在用英语介绍自己叫阿草后,他说,他正跟孙女学英语,以便与外国游客交流。问他现在正是桃花上市的时节,为啥这么有闲工夫学英语,他说:“往年,春节前几天天气暖和,我们常把小树的枝叶剪光,留着树干到明年再卖。但日新桥建成了,若游客从桥上往下看,这里的桃园光秃秃的,跟荒地差不多,这就不好了。因此,我让孩子把剪枝时间延到春节后。这对桃花没什么影响,农民也只要加点力,就能让过桥的游客知道这里是首都的门户—著名的日新桃花村!”
就这样,这个做法传开了,这块前几年春季还是一片光地的桃花种植区今年就变出了大片的桃花。也因此,村里的桃园也成了旅游景点,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游览、拍照。
听说,当地一些桃农还把桃园当做外景地,供人们拍婚纱、留影。当我们问起阿草这块地拍照的价格时,他大笑着用英语说:“It’s Free”(这是免费的)
从桃园进村,原先的土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有些地段,当地村民还自己掏钱铺了混凝土,这虽然不如水泥路平,但要比以前的土路更安全方便了。
除了修路,村民也用砖头把各自的桃园划了界,远看就像一个棋盘。在这个棋盘上,有桃花、菊花、百日花,黄紫白红......在春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从古村看新桥:革新与文明的桥梁 - ảnh 3
曾创作歌曲《种树姑娘》的著名作曲家阮盛也正在花园中游览。他告诉我们,每年春季他都从胡志明市回河内过节。其中,日新桃园是他经常到的地方,这里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
他说:“日新村变化太大了,房屋、路面都精致多了。村民也比以前文明、友好。所以,今年来看桃花突然发现它比以前更美了。”
过了花园就是河岸,在这里,装满陶瓷的货船货车正准备出发。欢声笑语和着满树桃花,仿佛都带着浓浓的春意。
建设期长达五年的日新桥给首都带来的不仅是一座奇迹般的桥梁,还有平整的水泥路、整齐规划的桃园。这座桥不仅点亮了七彩霓虹,也带来了现代的光芒,燃起每个当地村民心中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这座革新与文明的桥梁正给这个古老的传统乡村带来一个新的春天。

反馈